不规则的肠息肉不一定是肠癌,多数属于良性病变,但存在一定癌变概率。肠息肉性质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,主要影响因素有息肉大小、生长速度、表面形态、病理类型。
直径超过10毫米的息肉癌变概率较高,建议内镜下切除。此类息肉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有关,常伴随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。
短期内快速增大的息肉需警惕恶变,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。可通过结肠镜监测生长速度,必要时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。
分叶状或凹陷型息肉恶性风险较高,通常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。此类息肉易引发出血,需进行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检查。
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达30%以上,与抑癌基因缺失相关。建议完整切除后定期复查,可配合粪便DNA检测进行监测。
发现不规则肠息肉应避免剧烈运动,减少红肉摄入,每年进行肠镜随访,及时处理新发息肉以降低癌变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