髋关节前脱位和后脱位的临床表现差异主要体现在脱位方向、肢体姿势及伴随症状上,主要区别为脱位后下肢姿势不同、疼痛与活动受限特点不同、神经血管损伤风险不同、影像学表现不同。
髋关节前脱位表现为下肢外展外旋位,患肢较健侧显长;后脱位则呈内收内旋位,患肢短缩且膝关节屈曲。
前脱位疼痛多位于腹股沟区,被动内旋时加重;后脱位疼痛集中于臀部,尝试外展动作时疼痛剧烈伴明显活动受限。
前脱位易合并股动脉压迫,足背动脉搏动减弱;后脱位常损伤坐骨神经,出现足下垂及小腿外侧麻木。
X线显示前脱位股骨头位于闭孔或耻骨水平;后脱位股骨头移位至髋臼后上方,可能伴髋臼后缘骨折。
两种脱位均需急诊处理,复位后需严格制动并复查影像,后期康复训练应避免过早负重以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