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骨不全症主要由遗传性胶原蛋白合成缺陷引起,具体原因包括COL1A1/COL1A2基因突变、维生素D代谢异常、钙磷代谢紊乱及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等。
超过90%的成骨不全症由COL1A1或COL1A2基因突变导致,这类基因负责I型胶原蛋白合成,突变会导致骨基质结构异常。治疗需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,药物可选用帕米膦酸二钠、唑来膦酸等双膦酸盐。
严重维生素D缺乏会加重骨骼矿化障碍,患儿可能出现低钙血症。建议家长定期监测血清25-羟维生素D水平,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胆钙化醇或骨化三醇。
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慢性肾病导致的继发性甲旁亢,可能加速骨量流失。这类患者需控制原发病,药物可选择西那卡塞调节钙磷代谢。
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,儿童患者需严格评估用药必要性。治疗方案包括调整激素用量,联合使用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。
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,保证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饮食,定期进行骨密度监测和康复训练,预防骨折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