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伤伤口处理可通过清洁消毒、止血包扎、预防感染、促进愈合等方式进行。常见伤口类型包括擦伤、割伤、刺伤、撕裂伤等。
使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,去除异物和污染物,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,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内部。
轻微出血可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,持续5-10分钟;较深伤口需使用止血带或加压包扎,注意不要过紧影响血液循环。
伤口可能与细菌感染有关,通常表现为红肿、疼痛、渗液等症状。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、红霉素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。
伤口可能与组织修复障碍有关,通常表现为愈合缓慢、肉芽组织异常等症状。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、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、磺胺嘧啶银乳膏等促愈合药物。
保持伤口干燥清洁,避免沾水,定期更换敷料。如出现发热、伤口化脓等感染迹象,应及时就医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