胰腺尾部低密度灶可能由胰腺假性囊肿、慢性胰腺炎、胰腺囊性肿瘤或胰腺癌等疾病引起,需结合进一步检查明确性质。
多继发于急性胰腺炎或外伤,表现为胰腺周围液体积聚形成的囊性结构,可通过超声内镜或增强CT确诊,治疗包括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。
长期饮酒或胆道疾病可能导致胰腺实质纤维化,低密度灶多为钙化或扩张的胰管,伴随腹痛、脂肪泻等症状,治疗需戒酒并补充胰酶。
包括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性肿瘤等良性或交界性病变,通常生长缓慢,可通过MRI鉴别性质,较大病灶需手术切除。
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灶伴周围浸润,可能伴随黄疸、体重下降,确诊需穿刺活检,治疗需手术联合放化疗。
发现胰腺尾部低密度灶应完善肿瘤标志物和增强影像学检查,避免高脂饮食刺激胰腺分泌,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胆胰外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