婴儿细菌性痢疾的大便通常表现为黏液脓血便,可能伴随腥臭味、排便次数增多、粪便量减少等症状。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,属于急性肠道传染病。
典型特征为粪便中混有黏液和血丝,严重时呈粉红色或洗肉水样。家长需立即采集新鲜样本送检,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、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。
粪便散发异常腐败腥臭,与肠道细菌分解产物有关。建议家长加强臀部护理,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皮炎。
每日可达10-30次,但每次排便量少。可能与肠黏膜溃疡刺激有关,需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,必要时静脉补液。
多伴有发热、哭闹不安等全身症状,严重时出现嗜睡或抽搐。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,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及粪便培养检查。
患病期间应继续母乳喂养,人工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,注意奶瓶消毒与手部卫生,所有用药必须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