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引发肝功能异常、胆汁淤积、肝纤维化、肝衰竭等危害,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药物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,导致转氨酶升高,表现为乏力、食欲减退,需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、多烯磷脂酰胆碱、甘草酸制剂等保肝药物。
药物干扰胆红素代谢引发黄疸和皮肤瘙痒,严重时出现陶土色粪便,治疗需采用熊去氧胆酸、腺苷蛋氨酸、苯巴比妥等利胆药物,必要时行胆道引流。
长期肝损伤激活星状细胞导致胶原沉积,可能进展为肝硬化,需定期监测肝弹性检测,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、安络化纤丸联合维生素E干预。
大面积肝细胞坏死引发凝血障碍和肝性脑病,死亡率较高,需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,早期识别嗜睡、扑翼样震颤等征兆至关重要。
避免自行联用药物或超剂量服药,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,出现恶心、尿黄等症状及时就医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