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引起的肝硬化本身不具有传染性,但乙肝病毒仍可通过血液、母婴及性接触传播。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,同时避免病毒传播风险。
肝硬化是肝脏纤维化的终末阶段,其病理改变不可逆,但肝组织病变不会直接传播病毒。传染性取决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程度。
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病毒DNA载量高,患者体液仍具传染性。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认病毒复制状态,此类患者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等物品。
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皮肤黏膜接触传播。肝硬化患者家属建议接种疫苗,日常接触如共餐、拥抱不会传播病毒。
肝硬化合并活动性乙肝需抗病毒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。患者配偶及密切接触者应完成三针疫苗接种程序。
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,保证优质蛋白摄入,每3-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及甲胎蛋白筛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