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甲型、乙型、丙型、丁型或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,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威胁。
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孕期感染可能导致早产或胎儿宫内窘迫。治疗以休息和营养支持为主,重症需住院观察。
乙型肝炎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,新生儿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。孕妇需定期监测肝功能,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。
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,孕期一般不进行抗病毒治疗。分娩方式不影响传播概率,但需避免产程过长和胎儿头皮监测等操作。
戊型肝炎在孕晚期感染时重症率较高,可能导致肝衰竭。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,必要时需考虑终止妊娠以挽救孕妇生命。
妊娠期出现乏力、恶心、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避免高脂饮食,保证充足休息,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学监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