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核心手段,主要通过抑制病毒复制、延缓肝病进展、降低肝癌风险三种机制发挥作用。乙肝抗病毒治疗需根据病毒载量、肝功能、肝纤维化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。
核苷类似物如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可阻断乙肝病毒DNA聚合酶活性,使病毒载量快速下降至检测限以下,建议定期监测HBV-DNA水平评估疗效。
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显著改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,聚乙二醇干扰素α-2a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实现部分患者的HBeAg血清学转换。
持续病毒抑制可使肝癌发生概率下降,替比夫定等药物需注意耐药变异监测,肝硬化患者更需终身抗病毒治疗。
免疫活动期乙肝患者应启动治疗,携带状态需密切随访,非活动期患者出现肝弹性检测异常时考虑干预。
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复查肝功能、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,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,高病毒载量孕妇需在妊娠晚期进行母婴阻断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