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时间差异较大,一般可达数十年,实际生存期受到抗病毒治疗时机、肝脏基础状态、并发症管理、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。
早期规范使用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,未及时治疗者易发展为肝硬化。
确诊时已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肝功能异常者预后较差,需定期监测肝弹检测和甲胎蛋白水平。
有效控制门脉高压、腹水等并发症可延长生存期,失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。
严格戒酒、避免肝毒性药物、保持合理体重有助于保护残余肝功能。
建议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、HBV-DNA等指标,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避免过度劳累,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