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胆红素正常值通常为3.4-20.5μmol/L,超过此范围可视为偏高,具体数值需结合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例评估,主要影响因素有溶血性疾病、肝胆功能障碍、胆管阻塞、遗传代谢异常等。
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,常见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,需通过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治疗,可选用泼尼松、环孢素、利妥昔单抗等药物。
肝细胞损伤影响胆红素代谢,多见于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,表现为皮肤黄染及尿色加深,需抗病毒或保肝治疗,可用恩替卡韦、水飞蓟宾、复方甘草酸苷等药物。
胆总管结石或肿瘤压迫导致直接胆红素滞留,常伴陶土样便及皮肤瘙痒,需行ERCP取石或支架置入术,药物可选熊去氧胆酸、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、苯巴比妥。
吉尔伯特综合征等遗传病引起轻度间接胆红素升高,通常无须特殊治疗,急性发作时可使用苯巴比妥诱导酶活性。
发现胆红素升高应完善肝功能、超声等检查,避免高脂饮食,酒精性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,定期监测胆红素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