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部毛玻璃结节是影像学上表现为淡薄云雾状阴影的肺部病变,可能由炎症、出血、纤维化或早期肺癌等引起,需结合大小、形态及生长速度综合评估。
肺部感染后局部炎性渗出可形成毛玻璃样改变,常见于肺炎或肺结核恢复期。抗感染治疗后多可吸收,药物可选左氧氟沙星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头孢曲松钠。
肺泡毛细血管出血导致密度增高,见于外伤或血管畸形。出血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严重者可考虑氨甲环酸、维生素K1、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。
间质性肺病或尘肺等引起的局部纤维增生,表现为持续存在的毛玻璃影。需针对原发病治疗,如吡非尼酮、尼达尼布等抗纤维化药物。
早期肺腺癌可呈现纯毛玻璃结节,伴随分叶或空泡征。需通过病理确诊,微创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,必要时联合吉非替尼、奥希替尼等靶向药物。
发现肺部毛玻璃结节应定期随访CT,避免吸烟及接触粉尘,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调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