钙化肾是肾脏组织中出现钙盐沉积的病理现象,可能由肾结石、慢性肾病、高钙血症、肾结核等因素引起,通常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。
肾结石脱落或残留可能导致局部钙盐沉积,表现为腰部隐痛或血尿,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排石治疗,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氢钾钠、别嘌呤醇、氢氯噻嗪。
长期肾功能异常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,可能伴随水肿和血压升高,需进行限磷饮食并服用碳酸镧、司维拉姆等磷结合剂,配合活性维生素D3调节钙吸收。
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恶性肿瘤引发血钙升高时,肾脏可能发生异位钙化,需治疗原发病并使用降钙素、双膦酸盐类药物,同时限制高钙饮食。
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形成的肉芽肿可能发生钙化,常伴有低热和尿频,需规范抗结核治疗,药物包括异烟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三联疗法。
发现肾脏钙化后应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尿钙检测,避免高盐高草酸食物,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2000毫升以上以预防钙盐沉积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