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血病患者流鼻血可能与血小板减少、凝血功能障碍、血管脆性增加、感染等因素有关,需通过止血处理、输注血小板、抗感染治疗、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干预。
白血病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,血小板生成减少,轻微外伤即可引发鼻出血。需立即压迫鼻翼止血,严重时输注血小板悬液,可配合使用氨甲环酸、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。
异常白细胞浸润抑制凝血因子合成,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。需静脉补充新鲜冰冻血浆,使用维生素K1改善凝血功能,必要时给予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。
白血病细胞浸润鼻腔黏膜导致血管脆性增加,常见反复少量渗血。可局部使用凝血酶棉片填塞,鼻腔涂抹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,避免用力擤鼻。
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易合并鼻腔感染,引发黏膜糜烂出血。需进行鼻腔细菌培养,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头孢他啶、万古霉素等抗生素,同时提升粒细胞水平。
白血病患者出现鼻出血应保持坐位前倾姿势,冰敷鼻梁部,记录出血量并及时复查血常规,日常使用加湿器维持鼻腔湿润,避免摄入过热食物刺激血管扩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