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革热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,感染后可能引发登革热,发病原因包括蚊虫叮咬、病毒复制、免疫反应异常及继发感染等。
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,叮咬感染者后携带病毒,再叮咬健康人时导致传播。预防措施包括防蚊灭蚊,避免蚊虫滋生环境。
登革热病毒进入人体后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复制,导致病毒血症。早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。
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病毒可能引发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,导致重症登革热。重症患者需住院监测,必要时进行补液治疗。
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合并细菌感染,出现持续高热或休克症状。临床需进行血培养检查,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。
登革热流行季节需做好防蚊措施,出现持续高热、出血倾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,确诊后需隔离治疗并密切监测血小板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