鼓膜长期穿孔可能由慢性中耳炎、外伤性穿孔、气压损伤、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,需根据病因采取抗感染、手术修补等治疗措施。
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导致鼓膜组织破坏,常伴随耳痛、流脓。需控制感染后行鼓膜成形术,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。
挖耳不慎或头部撞击直接损伤鼓膜,多表现为突发耳痛、耳鸣。小穿孔可自愈,大穿孔需手术修补,避免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耳毒性药物。
潜水、飞行等气压骤变导致鼓膜内外压力失衡,可能伴随眩晕。急性期需保持耳道干燥,严重者可行鼓膜修补术,预防性使用伪麻黄碱缓解咽鼓管功能障碍。
中耳胆脂瘤或外耳道肿瘤侵蚀鼓膜,常见进行性听力下降。需手术切除病灶并行鼓室成形术,术后配合头孢克肟等抗生素预防感染。
避免用力擤鼻及耳道进水,定期复查听力,术后三个月内禁止乘坐飞机或潜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