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疼可能由外耳道炎、中耳炎、耳部外伤、神经性耳痛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局部清洁、抗生素治疗、止痛药物、神经调节等方式缓解。
外耳道炎多因挖耳损伤或进水感染导致,表现为耳道红肿、灼热感。治疗需保持耳道干燥,避免抓挠,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氢化可的松新霉素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。
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或鼻窦炎,伴随耳闷、听力下降。急性期需口服阿莫西林、头孢克洛等抗生素,配合布洛芬缓解疼痛,化脓性中耳炎需穿刺引流。
外力撞击或异物刺入可能导致耳廓血肿、鼓膜穿孔,出现锐痛或出血。轻微损伤可冷敷观察,鼓膜穿孔需避免进水,严重者需手术修补。
三叉神经痛、舌咽神经痛可放射至耳部,呈闪电样剧痛。需排查颅内病变,卡马西平、加巴喷丁等药物可缓解症状,顽固性疼痛需神经阻滞治疗。
避免用力擤鼻或游泳时耳部进水,突发剧烈耳痛伴发热需及时就诊,耳道分泌物增多时禁用棉签自行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