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压痛可能由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泌尿系统感染、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感染治疗、药物缓解疼痛、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。
盆腔炎多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,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。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、多西环素、甲硝唑等抗生素,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。
异位内膜组织刺激盆腔可引发周期性疼痛,常伴随月经异常。可选用布洛芬缓解疼痛,或通过孕三烯酮、亮丙瑞林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,重症需腹腔镜手术。
膀胱炎或尿道炎可能放射至盆腔区域,伴有尿频尿急。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,左氧氟沙星、磷霉素氨丁三醇等抗生素需在尿培养后针对性使用。
囊肿扭转或破裂会导致突发锐痛,可能伴随阴道出血。超声确诊后,较小囊肿可观察,较大或疑似恶变需行囊肿剔除术或附件切除术。
日常避免久坐压迫盆腔,经期注意卫生,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妇科检查,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