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小脑或其神经通路受损导致的运动协调障碍,主要表现为步态不稳、动作笨拙、言语不清等症状。常见原因包括遗传性疾病、脑血管意外、多发性硬化、酒精中毒等。
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如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,与基因突变相关,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平衡障碍。治疗需结合神经营养药物如辅酶Q10、艾地苯醌、丁苯酞,并配合康复训练延缓病情进展。
小脑梗死或出血会急性引发共济失调,多伴随眩晕、恶心。需紧急处理原发病,使用阿司匹林、阿托伐他汀、依达拉奉等药物,后期需长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。
多发性硬化等疾病导致神经传导异常,可能出现复视、震颤等症状。治疗以免疫调节为主,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β-1b、芬戈莫德、特立氟胺。
长期酒精中毒或药物中毒可损害小脑浦肯野细胞,表现为宽基底步态。需立即戒断毒物,补充维生素B1、甲钴胺、胞磷胆碱等神经营养药物。
患者应避免单独外出以防跌倒,饮食需保证充足维生素B族摄入,定期进行指鼻试验等康复训练以改善协调功能。症状持续加重时需及时神经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