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频听力下降是指2000-8000Hz频段听力受损,常见于老年性聋、噪声性聋、药物性聋及遗传性耳聋等疾病,早期表现为鸟鸣或电话铃声听不清。
长期接触机械噪音或耳机音量过大导致毛细胞损伤,需避免噪声环境并使用防噪耳塞,急性声损伤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、银杏叶提取物、泼尼松等药物。
链霉素、顺铂等药物破坏耳蜗外毛细胞,用药期间需监测听力,出现耳鸣应立即停药,必要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三磷酸腺苷、维生素B1、辅酶Q10。
耳蜗血管纹萎缩及毛细胞退化导致,伴随言语识别率下降,可佩戴数字编程助听器,配合使用尼莫地平、长春胺、倍他司汀改善微循环。
线粒体DNA突变所致非综合征性聋,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高频下降,建议育龄期进行基因检测,目前尚无特效药物,可尝试辅酶Q10联合维生素E治疗。
日常需控制耳机使用时间在60分贝以下,每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,突发高频下降伴眩晕需排除听神经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