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硬化是一种由多种慢性肝病进展导致的终末期肝损伤,主要表现为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、假小叶形成和肝功能失代偿,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脂肪肝等。
长期肝细胞损伤后,肝脏启动修复机制导致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,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,形成无功能的假小叶。
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乏力、食欲减退,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黄疸、腹水、肝掌、蜘蛛痣等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体征。
结合肝功能检查、超声弹性成像、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等无创检查,必要时需进行肝穿刺活检明确纤维化分期。
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病毒、戒酒,晚期并发症需采取腹水引流、食管静脉套扎等措施,肝移植是终末期唯一根治手段。
肝硬化患者应严格戒酒、低盐饮食,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和肝脏影像学变化,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