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医学检查判断胎儿性别通常在怀孕16周后较为准确,常见方法有超声检查、无创DNA检测、羊水穿刺等,实际时间受孕周计算误差、胎儿体位、检测技术等因素影响。
妊娠18-22周通过超声观察生殖器结构,准确率较高但受操作者经验及设备分辨率限制,需注意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在我国属于违法行为。
孕10周后通过母血分析胎儿DNA,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准确率超过99%,但常规用于唐氏筛查而非单纯性别鉴定。
孕16-20周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,准确率近100%但属侵入性操作,仅建议高龄孕妇或高风险人群在医生指导下选择。
孕早期绒毛活检虽理论可行,但易导致流产且存在伦理争议,正规医疗机构均禁止开展非医学指征的性别鉴定项目。
我国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,建议孕妇定期产检关注胎儿健康发育,避免过度关注性别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