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紫癜通常不算是很严重的疾病,但需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判断。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出血点,常见类型有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可痊愈。若出现内脏出血或肾脏损害等并发症,则需警惕病情加重可能。
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,多与感染、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有关。典型表现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出血性皮疹,可能伴有关节肿痛、腹痛等症状。该类型具有自限性,多数患儿在4-6周内症状自行缓解,但需注意约三分之一患儿可能发生肾脏损害。治疗以休息、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为主,严重时需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。
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,急性型常见于病毒感染后,表现为突发皮肤瘀点瘀斑,可能伴有鼻出血或牙龈出血。约80%患儿在6个月内自行恢复,严重出血时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。慢性型病程超过12个月,需长期随访,极少数可能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血液病。
无论哪种类型紫癜,家长都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血尿、呕血、头痛呕吐等警示症状,这些可能提示肾脏、消化道或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。日常护理需避免剧烈运动,饮食宜清淡,暂停可能致敏的海鲜、坚果等食物。建议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血常规,尤其要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尿蛋白变化,及时发现潜在脏器损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