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,单纯阳性可能提示既往感染或携带状态,若肝功能正常且病毒量低通常不严重;若伴随肝功能异常或高病毒载量则需警惕慢性肝炎进展风险。
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仅表明存在乙肝病毒感染标志,临床意义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评估。多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炎症轻微,肝组织学检查显示纤维化程度低,此类人群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量即可,无须特殊治疗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乏力或食欲减退,但通常不影响日常生活,通过避免饮酒、规律作息等生活方式干预可维持病情稳定。
当出现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超过正常值两倍、HBV-DNA载量超过2000 IU/ml时,提示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活动。此类患者可能出现皮肤巩膜黄染、肝区隐痛等症状,长期未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纤维化。极少数病例会进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,表现为腹水、食管静脉曲张等严重并发症,此时需考虑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药物干预。
建议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每3-6个月复查肝功能、HBV-DNA及肝脏超声,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。日常应保持优质蛋白饮食,适量进食西蓝花、深海鱼等抗氧化物丰富的食物,严格戒酒以减少肝脏代谢负担。出现明显乏力、尿色加深等症状时应及时至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