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心肌炎可通过一般治疗、药物治疗、免疫调节治疗、机械循环支持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。儿童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、细菌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药物或毒物反应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儿童心肌炎患者需卧床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,减轻心脏负担。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、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,如鸡蛋、鱼肉、西蓝花等。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心率、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交叉感染。对于轻度心肌炎患儿,通过充分休息和营养支持,症状可能逐渐缓解。
病毒性心肌炎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更昔洛韦注射液、阿昔洛韦片等。细菌感染引起的心肌炎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、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。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辅酶Q10片、三磷酸腺苷二钠片有助于心肌修复。控制心力衰竭可使用呋塞米片、地高辛口服溶液。家长需严格按照医嘱给患儿用药,不可自行调整剂量。
对于重症心肌炎或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患儿,可能需要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或使用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。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可用于难治性病例。这类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,家长需配合监测患儿免疫功能指标,预防继发感染。
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出现心源性休克时,可能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体外膜肺氧合支持。这些措施可为心肌恢复争取时间,需在重症监护病房实施。家长需了解治疗风险,配合医疗团队做出决策。
极少数心肌炎患儿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且药物控制不佳时,可能需要心脏移植手术。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儿身体状况,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预防排斥反应。家长需做好患儿心理疏导,帮助适应术后生活。
儿童心肌炎治疗期间,家长应保证患儿充足睡眠,避免情绪激动。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,但需避免剧烈运动3-6个月。定期复查心电图、心脏超声等检查,监测心肌恢复情况。保持饮食清淡,限制钠盐摄入,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。若出现胸闷、气促等症状加重,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