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肤干燥可能由环境干燥、频繁清洁、年龄增长、皮肤疾病、营养缺乏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、使用保湿产品、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。
空气湿度低会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加快,尤其在秋冬季节或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更为明显。使用加湿器增加环境湿度,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环境,有助于缓解皮肤干燥。外出时可佩戴口罩减少冷风直接刺激面部皮肤。
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清洁产品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,导致皮肤表面脂质减少。建议选择温和的弱酸性洁面产品,控制每日清洁次数在1-2次,水温保持在32-35摄氏度。沐浴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。
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渐衰退,天然保湿因子含量降低。中老年人可选择含神经酰胺、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霜,适当增加饮水量,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-2000毫升。
特应性皮炎、银屑病等皮肤疾病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。这类情况需就医治疗原发病,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、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药物,配合医学护肤品进行护理。
维生素A、维生素E、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素缺乏会影响皮肤正常代谢。日常饮食可增加深海鱼、坚果、深色蔬菜等食物的摄入,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A软胶囊、维生素E软胶囊等营养素补充剂。
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皮肤新陈代谢,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。选择纯棉透气的贴身衣物,减少衣物摩擦对皮肤的刺激。若皮肤干燥伴随明显瘙痒、红肿等症状,或自行护理后无改善,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,排除潜在疾病因素。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皮肤对各类护肤产品的耐受性,出现不适及时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