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肝病的方法主要有抗病毒治疗、保肝治疗、免疫调节治疗、手术治疗和中医调理。肝病可能与病毒感染、酒精性损伤、药物毒性、代谢异常、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乏力、黄疸、腹胀、肝区疼痛、食欲减退等症状。
抗病毒治疗适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,如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。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片、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、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。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,减轻肝脏炎症,延缓肝纤维化进展。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和肝功能指标,避免自行停药导致病毒反弹。
保肝治疗通过修复肝细胞膜和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功能。常用药物有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、复方甘草酸苷片、水飞蓟宾胶囊等。这类药物适用于酒精性肝病、药物性肝损伤等非病毒性肝病,可降低转氨酶水平,缓解肝区不适。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,肝功能严重受损时慎用。
免疫调节治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,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。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胶囊、布地奈德胶囊、硫唑嘌呤片等。这类治疗通过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轻肝脏损伤,需长期用药并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骨质疏松、感染风险增加等副作用,需配合钙剂补充和定期评估。
手术治疗适用于肝硬化并发症和肝脏肿瘤患者。常见术式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、肝部分切除术、肝移植等。TIPS手术能降低门静脉压力,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。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治疗手段,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。
中医调理通过疏肝理气、清热解毒改善肝病症状。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、茵陈蒿汤、逍遥散等,可缓解胁痛、口苦、黄疸等症状。针灸选取肝俞、足三里等穴位调节肝胆功能。中药需辨证施治,避免滥用何首乌等具有肝毒性的药材,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功能。
肝病患者需严格戒酒,避免高脂饮食和腌制食品,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-1.2克。适量进行散步、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劳累。肝硬化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,每日监测体重和腹围变化。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,定期复查肝功能、超声等检查,出现呕血、意识障碍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