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疗鼻炎通常以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为目标,但难以保证完全根除。鼻炎的中医治疗方式主要有中药内服、针灸疗法、穴位贴敷、推拿按摩、饮食调理等。
中医根据鼻炎的不同证型选用相应方剂。风寒型鼻炎常用辛夷清肺饮加减,风热型多用桑菊饮合苍耳子散,肺脾气虚型常选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。中药成分如辛夷、苍耳子、白芷等具有宣通鼻窍作用,黄芩、连翘可清热解毒,黄芪、白术能补益脾肺。需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具个体化处方,患者须严格遵医嘱煎服。
针灸通过刺激迎香、印堂、合谷等穴位调节鼻腔气血运行。临床多采用毫针针刺配合艾灸温通,对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效果较好。急性期可隔日治疗,慢性鼻炎需坚持10-15次疗程。孕妇及出血体质者慎用,需由专业针灸师操作。
将白芥子、细辛等药物研末调敷于大椎、肺俞等穴位,通过皮肤渗透发挥药效。三伏天穴位贴敷对冬季易发的过敏性鼻炎有预防作用。贴敷时间控制在2-4小时,皮肤过敏者禁用。建议在正规中医院进行规范治疗。
每日按摩迎香穴、太阳穴及鼻翼两侧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。配合开天门、推坎宫等手法能缓解鼻塞头痛。家长可为儿童进行轻柔的鼻部按摩,注意力度适中。急性鼻窦炎发作期应避免用力按压。
肺气虚寒者宜食生姜、红枣等温性食物,肺热型应少食辛辣油炸食品。日常可用辛夷花煮鸡蛋、苍耳子茶等食疗方。避免进食已知过敏原,发作期减少牛奶、海鲜等易诱发分泌物的食物摄入。
中医治疗鼻炎需坚持3个月以上疗程,配合避风寒、防粉尘、适度运动等生活调护。急性感染期应及时结合西医抗炎治疗,严重鼻息肉或结构异常者需考虑手术。建议在正规中医院接受系统治疗,勿轻信"根治"宣传,治疗期间定期复诊调整方案,保持鼻腔清洁,戒烟限酒,通过综合调理控制病情复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