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胰腺炎怎么检查

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
0次浏览

关键词: #胰腺炎 #急性胰腺炎

急性胰腺炎可通过血液检查、影像学检查、尿液检查、腹腔穿刺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方式确诊。急性胰腺炎通常由胆道疾病、酗酒、高脂血症、药物因素、感染等原因引起。

1、血液检查

血液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手段,通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可辅助判断胰腺损伤程度。发病后3-12小时血清淀粉酶可升高至正常值3倍以上,脂肪酶升高持续时间更长。同时需检测白细胞计数、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,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血钙降低。血液检查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,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。

2、影像学检查

腹部超声能观察胰腺形态变化及胆道结石情况,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。增强CT能清晰显示胰腺坏死范围及周围渗出情况,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源性胰腺炎具有独特诊断价值,能发现微小胆管结石。影像学检查对明确病因和并发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3、尿液检查

尿淀粉酶检测灵敏度较高,其升高持续时间较血清淀粉酶更长,适合就诊较晚的患者。尿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,该指标与胰腺坏死程度呈正相关。尿液检查操作简便且无创,但易受肾功能影响,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。

4、腹腔穿刺

对于合并腹腔积液的重症患者,穿刺液淀粉酶检测若显著高于血清水平,可辅助诊断胰腺炎。穿刺液呈血性提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,需紧急处理。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,需严格掌握适应证,主要适用于诊断困难或病情危重的病例。

5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

ERCP既能明确胆总管结石等病因,又能同时进行取石等治疗操作,适用于怀疑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。检查过程中可采集胰液进行细胞学或生化检测。由于可能加重胰腺损伤,急性期通常仅用于合并胆管炎或梗阻性黄疸的紧急处理。

确诊急性胰腺炎后需立即禁食并胃肠减压,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治疗期间应严格监测生命体征,观察腹痛程度及腹部体征变化。恢复期饮食需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戒酒和控制血脂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,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应考虑择期行胆囊切除术。出现持续发热、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等危险症状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。

免责声明: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,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,其作者观点、内容描述及原创度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涉及用药、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!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,请发邮件至suggest@fh21.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上一篇:没有了

延伸阅读

点击加载更多

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