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可以缓解痛经。痛经可能与宫寒、气血不畅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等因素有关,艾灸通过温经散寒、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症状。
体质虚寒或受凉导致子宫收缩异常,艾灸关元、气海等穴位可温煦胞宫。日常避免生冷饮食,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或酮洛芬等药物。
久坐或情绪压力影响气血运行,艾灸三阴交、血海等穴位促进循环。建议适度运动配合热敷,若伴随月经量少可考虑益母草颗粒、桂枝茯苓胶囊等中成药。
异位内膜组织引发炎症反应,艾灸足三里、子宫穴辅助减轻粘连。该病需结合超声诊断,常用药物包括地诺孕素、戈舍瑞林或口服避孕药。
感染导致盆腔充血肿胀,艾灸八髎穴有助于消炎镇痛。需抗生素规范治疗,如头孢曲松联合多西环素,急性期禁用艾灸。
艾灸后注意保暖避风,经期量多或发热时应暂停操作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穴并排除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