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抠出血可能由外耳道损伤、外耳道炎、鼓膜穿孔、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压迫止血、消毒处理、药物治疗、手术修复等方式处理。
挖耳过度或使用尖锐物品导致皮肤破损出血。立即停止挖耳,用无菌棉球轻压止血,避免沾水。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。
炎症导致耳道皮肤脆弱易出血,常伴瘙痒疼痛。需保持耳道干燥,避免抓挠。可遵医嘱使用硼酸冰片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抗炎,配合头孢克洛胶囊口服。
暴力挖耳可能损伤鼓膜,出现出血伴听力下降。禁止自行冲洗或滴药,需耳鼻喉科就诊。中耳炎继发穿孔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,穿孔较大需行鼓膜修补术。
血小板减少或血友病等疾病可能导致轻微外伤后持续出血。需完善血常规检查,针对原发病治疗,如维生素K1注射液、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干预。
出血后72小时内避免耳部进水,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K,如菠菜、西蓝花。反复出血或伴眩晕发热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