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拔除后可通过创口护理、饮食调整、药物干预、修复治疗等方式处理。常见原因包括感染风险、出血控制、骨量保留、功能恢复等需求。
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触碰创面,用无菌棉球轻咬止血,48小时后可生理盐水轻柔清洁。感染风险高者可遵医嘱使用氯己定含漱液。
术后2小时禁食,24小时内选择温凉流食如牛奶、米汤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3天后逐步过渡到软食,两周内禁用拔牙侧咀嚼。
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,预防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,伴肿胀者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片。
缺牙1-3个月后评估修复方案,骨量充足可选种植牙,邻牙健康可考虑固定桥,多颗缺失适用活动义齿。骨质疏松患者需先进行骨增量手术。
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及吸烟饮酒,两周内出现持续疼痛、异常出血或发热需及时复诊。长期缺牙可能导致邻牙倾斜及咬合紊乱,建议3-6个月内完成修复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