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过敏反应、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,可通过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。
咽鼓管通气不良导致中耳负压积液,表现为耳闷胀感。建议避免用力擤鼻,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、减充血剂如羟甲唑啉,或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。
感冒或鼻炎易引发咽鼓管炎症,儿童需家长监测体温并保持鼻腔清洁。急性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、头孢克洛等抗生素,配合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。
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耳黏膜易发生变态反应,需家长协助规避过敏原。除抗组胺药物外,可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,严重时短期使用泼尼松片。
儿童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可能需手术切除,术前应评估睡眠呼吸状况。伴随听力下降者可考虑鼓膜置管术,术后定期进行声导抗测试复查。
日常避免二手烟刺激,乘坐飞机时多做吞咽动作,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需完善鼻咽部CT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