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绵状血管瘤属于血管畸形而非真性肿瘤,主要表现为异常扩张的血管窦状结构,常见于脑、肝脏、皮肤等部位,临床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、药物治疗、介入栓塞、手术切除。
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可定期影像学监测,尤其适用于脑部小型病灶,需每6-12个月复查核磁共振评估变化。
针对出血或癫痫症状可选用丙戊酸钠、左乙拉西坦等抗癫痫药物,合并炎症时可能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。
通过导管注入栓塞剂封闭异常血管,适用于位置深在或手术高风险病灶,需配合血管造影精确定位。
对反复出血、进行性增大或压迫重要结构的病灶实施显微外科切除,尤其适用于脑干等关键部位有症状病变。
建议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,定期神经科或血管外科随访,出现头痛加重、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