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白产品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、激素依赖性皮炎、光敏性反应及重金属中毒等健康问题,主要危害包括皮肤屏障损伤、内分泌紊乱、光毒性反应及肝肾代谢负担。
含氢醌或高浓度酸类成分的产品会破坏角质层,导致皮肤敏感、红斑脱屑,需停用后使用医用修复敷料,严重时需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。
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产品可能引发毛细血管扩张、多毛等症状,需逐步减停并配合钙调磷酸酶抑制剂,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过渡治疗。
含熊果苷等成分在紫外线作用下产生光毒性,表现为色素沉着加重,需立即防晒并使用氨甲环酸精华、左旋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修复。
汞超标产品会导致神经毒性,出现手抖、蛋白尿等症状,需进行驱汞治疗,如二巯丙磺酸钠注射液配合青霉胺片口服。
建议选择有备案的正规产品,使用前进行耳后测试,避免叠加多种美白成分,孕期及哺乳期女性禁用含曲酸等成分的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