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糖不耐受可能引起腹胀、腹泻、肠鸣等消化系统症状,长期未干预可能导致营养不良、骨质疏松、生长发育迟缓、肠道菌群失衡等危害。
乳制品是优质蛋白和钙的重要来源,乳糖不耐受者因回避乳制品可能导致蛋白质、钙及维生素D摄入不足,建议通过豆浆、低乳糖奶粉或钙补充剂替代。
长期钙吸收不足会降低骨密度,增加骨折风险,需定期监测骨量,必要时遵医嘱补充碳酸钙、维生素D3或阿仑膦酸钠等药物。
儿童患者可能出现身高体重增长滞后,家长需选择水解乳糖配方奶粉,并监测生长曲线,必要时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赖氨酸锌等营养制剂。
乳糖异常发酵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,可能诱发肠易激综合征,可尝试补充双歧杆菌活菌胶囊、酪酸梭菌活菌片等益生菌制剂。
日常可选择酸奶、奶酪等低乳糖乳制品,烹饪时用植物奶替代牛奶,严重症状者需在消化内科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胶囊缓解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