肾功能衰竭可能由糖尿病肾病、高血压肾损害、慢性肾小球肾炎、多囊肾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控制原发病、药物治疗、透析、肾移植等方式干预。
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,表现为蛋白尿和水肿。治疗需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控制血糖,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、厄贝沙坦等药物延缓肾病进展。
持续高血压造成肾小动脉硬化,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和血肌酐升高。建议服用氨氯地平、缬沙坦等降压药,同时限制钠盐摄入,维持血压在130/80mmHg以下。
免疫异常引发肾小球滤过膜损伤,常见血尿和泡沫尿。需采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治疗,严重时需进行血浆置换。
遗传性基因突变导致肾脏多发囊肿,伴随腰痛和高血压。治疗主要用托伐普坦延缓囊肿增长,终末期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,建议直系亲属进行基因检测。
日常需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.6-0.8g/kg/天,优先选择鸡蛋、鱼肉等优质蛋白,避免剧烈运动和高钾食物,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