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用药物治疗房颤可能引起出血风险增加、肝肾功能损伤、心律失常加重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副作用。
抗凝药物如华法林、达比加群酯可能抑制凝血功能,导致牙龈出血、皮下瘀斑等症状,需定期监测凝血指标,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利伐沙班等新型抗凝药。
胺碘酮、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或肌酐水平异常,表现为食欲减退、尿量减少,需每3-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,严重时改用决奈达隆。
地高辛过量可能诱发窦房结抑制或室性早搏,出现心悸、晕厥等症状,需监测血药浓度,联合使用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。
胺碘酮长期使用可能干扰甲状腺激素代谢,引发甲亢或甲减,表现为体重骤变、情绪波动,需每半年检查甲状腺功能,异常时配合左甲状腺素或甲巯咪唑治疗。
用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,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器官功能指标,出现严重头晕、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