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肝小三阳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治疗,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。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肝功能异常、病毒复制活跃度、肝脏纤维化程度以及临床症状。
若肝功能正常且病毒DNA阴性,通常属于非活动性携带状态,无须药物干预,每6-12个月复查肝功能、乙肝两对半和肝脏超声。
转氨酶持续升高可能提示免疫清除期,需结合病毒载量评估。此时可考虑使用恩替卡韦、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,同时监测肝脏炎症程度。
通过FibroScan或肝穿发现明显纤维化时,即使肝功能正常也应启动抗病毒治疗,延缓肝硬化进程。常用药物包括干扰素α和核苷类似物。
合并肝癌家族史、妊娠或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,需提前干预。妊娠后期高病毒载量孕妇需服用替比夫定预防母婴传播。
日常应严格戒酒,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,保持优质蛋白饮食并规律作息,出现乏力、黄疸等症状时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