儿童大便失禁可通过行为训练、饮食调整、心理疏导、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。该症状通常由如厕习惯不良、膳食纤维不足、情绪压力、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。
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排便习惯,固定时间坐便盆,每次不超过10分钟,避免催促或责备。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强化肛门括约肌控制力。
增加蔬菜水果、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,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000毫升。家长需避免让孩子过量食用乳制品或精制碳水化合物。
与校园暴力、家庭变故等应激事件相关时,家长需及时寻求儿童心理医生帮助。可通过游戏治疗缓解焦虑情绪,避免因此产生羞耻感。
先天性巨结肠或脊髓病变需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、聚乙二醇4000散等缓泻剂,或甲钴胺片营养神经。感染性肠炎可能需蒙脱石散等药物,均须遵医嘱使用。
建议记录排便日记监测改善情况,避免穿紧身裤增加腹压,夜间可使用吸水护理垫。持续2周无改善需就诊小儿消化科或肛肠外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