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力性损伤评估主要通过临床观察、分级判断、风险评估工具及辅助检查四种方法完成。评估需关注皮肤状况、损伤深度、感染迹象及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。
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颜色、温度、肿胀程度及疼痛反应,早期可表现为红斑或苍白,进展期出现水疱或浅表溃疡。
采用国际NPUAP/EPUAP分级标准,分为1-4期及不可分期损伤,1期皮肤完整伴红斑,4期可见骨骼肌腱暴露。
使用Braden量表或Norton量表评估,包含感知能力、活动度、营养状态等6项指标,评分≤12分属高危人群。
疑似感染时需进行分泌物培养,深部损伤可通过超声或MRI判断组织坏死范围,糖尿病患者建议加测下肢血供。
评估时应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,每2小时协助翻身,使用减压垫并加强蛋白质摄入,发现3期以上损伤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