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人接触乙肝病毒后可能出现隐性感染、急性乙肝、慢性携带状态或免疫清除四种结局,具体表现与个体免疫力、病毒载量等因素相关。
多数成年人接触病毒后可通过免疫系统清除病毒,表现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,无临床症状,无需特殊治疗。
约30%感染者出现乏力、黄疸等症状,需保肝治疗如复方甘草酸苷片、水飞蓟宾胶囊等,90%以上可痊愈。
婴幼儿感染易转为慢性,表现为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,需定期监测肝功能,必要时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。
部分慢性携带者免疫系统激活后可自发清除病毒,此过程可能伴随肝损伤,需密切监测并配合双环醇等护肝药物。
建议接触病毒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,完成疫苗接种程序,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,定期检测乙肝五项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