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、咽鼓管功能训练、鼓膜穿刺抽液、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。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、过敏性鼻炎、腺样体肥大、鼻咽部肿瘤等原因引起。
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鼻腔黏膜水肿,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积液排出,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细菌感染。
通过捏鼻鼓气法、吞咽动作等促进咽鼓管开放,改善中耳通气。每日重复进行可帮助积液排出,适合轻症患者家庭护理。
在无菌操作下穿刺鼓膜抽取积液,快速缓解耳闷症状。适用于积液黏稠难以自行排出的情况,需由耳鼻喉科医生操作。
对反复发作或病程超过3个月者,可在鼓膜放置通气管维持中耳通气。通气管通常留置6-12个月后自行脱落。
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,保持鼻腔通畅,急性期可配合局部热敷缓解耳部不适。若出现听力明显下降或持续耳痛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