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多发息肉腺体腺瘤样增生可通过内镜下切除、药物治疗、定期随访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。该病变通常由遗传因素、慢性炎症刺激、不良饮食习惯、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。
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可通过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或黏膜切除术,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,术后需禁食6小时并观察有无出血。
可能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,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、奥沙拉秦钠胶囊等控制炎症,伴有腹泻时需补充电解质。
建议每6-12个月复查肠镜,监测息肉再生情况,尤其对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加强筛查频率。
当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直径超过20毫米时,可能需行腹腔镜肠段切除术,术后需进行病理分期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