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焦虑失眠可通过心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生活方式调整、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。症状通常由心理压力、不良睡眠习惯、内分泌紊乱、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纠正负面思维模式,正念训练能缓解过度警觉状态,建议每周进行3次专业心理干预,配合日常情绪日记记录。
苯二氮䓬类如劳拉西泮调节γ-氨基丁酸受体,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改善焦虑情绪,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可重建睡眠节律,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。
保持22-23点固定入睡时间,睡前1小时避免蓝光刺激,日间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,晚餐限制咖啡因及高脂饮食摄入。
酸枣仁汤适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,归脾汤针对心脾两虚证,针灸选取神门、三阴交等穴位,耳穴压豆可选择心、肾等反射区。
建立规律的睡眠觉醒周期,避免日间补觉超过30分钟,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,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明确病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