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径1厘米的肺结节多数情况下无须立即切除,需结合结节形态、生长速度及患者高危因素综合评估。处理方式主要有定期随访、穿刺活检、手术切除、多学科会诊。
磨玻璃样结节或低风险实性结节可每6-12个月复查胸部CT,观察是否存在大小、密度变化。随访期间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。
分叶状、毛刺状等高危特征结节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,病理检查明确性质。可能与感染性肉芽肿、错构瘤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生长。
持续增大或高度怀疑恶性的结节需胸腔镜下肺段切除,可能与原发性肺癌、转移瘤等因素有关,通常伴随肿瘤标志物升高。术后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、帕瑞昔布等药物。
合并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患者应由胸外科、呼吸科、影像科联合制定方案,评估手术耐受性及非手术治疗可行性。
日常需保持环境空气流通,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,避免接触石棉等致癌物。出现咳血、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