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一个月移位可能出现局部肿胀加剧、异常疼痛、畸形加重、活动受限等征兆,早期表现为轻微不适,进展期可见明显外观改变。
骨折部位出现新的红肿热痛,可能因固定松动或过早负重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。建议立即制动并复查X线,可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、七叶皂苷钠片、云南白药气雾剂缓解症状。
静息痛或夜间痛显著加重,提示骨折端可能发生摩擦。需排除感染或内固定失效,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、塞来昔布胶囊、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控制疼痛。
患肢出现新的成角或短缩,常见于石膏固定不牢或骨痂形成不良。可能与骨质疏松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有关,需通过手术复位或外固定架调整处理。
原本可活动的关节突然无法屈伸,可能伴随骨擦音。通常由肌肉牵拉或二次外伤导致,需进行CT三维重建评估移位程度。
骨折恢复期应保持适度钙质摄入,避免吸烟饮酒,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。发现异常征兆须及时就医,防止畸形愈合影响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