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肉拉伤后可以进行针灸治疗。针灸有助于缓解疼痛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、加速组织修复,但需在专业医师操作下进行,避免感染或加重损伤。
针灸通过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,减轻拉伤后的炎性疼痛。可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双氯芬酸钠或对乙酰氨基酚。
针刺能扩张局部血管,增加血流量,帮助清除代谢废物。急性期后可采用红外线理疗辅助,避免24小时内热敷。
特定穴位刺激可调节肌肉筋膜张力,加速肌纤维再生。严重拉伤需联合超声波治疗,禁用按摩避免二次损伤。
针灸对缓解肌肉保护性痉挛效果显著,尤其适用于背部和四肢拉伤。可配合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或氯唑沙宗。
治疗期间应限制患肢活动,48小时内冰敷,后期逐步恢复拉伸训练,若出现皮下淤血或持续肿胀需及时复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