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折后骨萎缩可通过物理治疗、药物治疗、营养干预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。骨萎缩通常由废用性骨质流失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、内分泌紊乱、创伤后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。
早期进行渐进式负重训练及脉冲电磁场刺激,促进骨代谢。家长需协助儿童患者完成医生指导的康复动作,避免肌肉萎缩加重骨量丢失。
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,特立帕肽促进骨形成,钙剂联合维生素D3补充基础营养。药物需在监测血钙水平下使用。
每日摄入800-1200mg钙质,优选乳制品、深绿色蔬菜及豆腐。搭配优质蛋白如鱼类、鸡蛋,避免高盐饮食加速钙流失。
严重萎缩伴畸形时需行截骨矫形或骨移植术。术前需评估软组织条件,术后配合生物活性骨水泥填充促进愈合。
康复期间定期复查骨密度,避免吸烟饮酒,日照不足者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,儿童患者家长应每3个月评估生长发育情况。